(一)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
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是指企業從事本單位職業衛生管理的職能部門和專設機構。企業應當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設置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職業衛生管理組織,也可以指定某些職能機構或組織,配備專職或兼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職業衛生專業人員是指取得職業資格的公共衛生醫師,企業可以向社會聘任或聘用。
(二)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企業應當根據本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需要。制定切合實際的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計劃應當有目標、指標、進度安排、保障措施、考核評價方法等,并按計劃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計劃的落實。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是企業管理者和職工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是消除或降低職業病危害因素對職工健康影響的管理手段和技術保障措施,也是避免職業病危害事故的重要環節之一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職業衛生檔案和職工健康檔案是職業病危害預防、評價、控制、治理、研究和開發職業病防治技術以及職業病診斷鑒定的重要依據,是區別健康損害責任的重要證據之一。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職工健康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檢測、評價是企業的法定義務,只有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才能保障企業的履行。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是企業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組織應急處理、病人救治、財產保護的程序、方法和措施,有利于及時控制事態,減少事故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包括救援組織、人員撤離路線和疏散方法、財務保護對策、事故報告途徑和方式、預警設施、應急防護用品及使用指南、醫療救護等內容。
(七)企業必須采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
企業應當優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并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企業,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用人單位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對放射工作場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貯存,用人單位必須配置防護設備和報警裝置,保證接觸放射線的工作人員佩戴個人劑量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