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的一般工藝流程
污水首先經過格柵排除柵渣,再經過除油池、沉砂池、生化曝氣池及沉淀池,最后排入排水管網。經沉淀池沉淀的污泥,部分回流再經生化曝氣池處理,清水達標排放,污泥則經沉淀、自動廂式壓濾脫水,外運。
污水處理工藝一般采用化學法和生物法相結合的方法。
化學法采用氣浮法,除去水中大量的懸浮物和其他雜質;生物法采用厭氧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法,進一步除去水中有機物。
2 污水處理過程中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
污水處理生產工序中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氫、氨、鹽酸、氫氧化鈉以及病原微生物。
硫化氫的形成主要是在氣溫升高、水下厭氧條件下,淤泥中蛋白質被細菌迅速分解,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溶解在污水和淤泥中。由于硫化氫的密度比空氣大,聚集在池內或低洼處,作業人員進池內檢修或清理壓濾泥餅時,吸入高濃度的硫化氫氣體即可發生急性硫化氫中毒事故。一般情況下污水處理工序為巡檢作業,接觸硫化氫的機會很少,工藝過程中采用自動控制、自動檢測、在線顯示、自動報警和遠程操作的先進管理模式,所投加藥劑均為外購液態成品,自動投加,淤泥脫水采用自動廂式壓濾、機械清淤,且多為露天環境作業,因此,作業工人發生硫化氫中毒的可能性較小。
但在非正常生產的情況下,例如,潛污泵發生故障需提升出水面維修,在提升過程中因攪動污泥可使大量硫化氫逸散出來,此時,操作工人若距離污泥較近,則有可能吸入硫化氫而發生中毒;在維修管道閥門時,或需下井(下池)作業時,在狹小的空間內攪動了污泥、污水,可使局部硫化氫濃度過高,當作業工人不注意個人防護時,可能發生急性硫化氫中毒甚至死亡事故。
污水處理設施主要包括調節池、酸堿中和池、混凝膠凝池、沉淀池、加藥罐、水泵、污泥脫水以及控制系統等。其中酸堿中和采用30%鹽酸、30%液堿中和調整pH值后再經次氯酸鈉氧化處理達到三級排放標準。因此生產過程中可能接觸到鹽酸和氫氧化鈉。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粗格柵、細格柵、提升泵站、沉砂池、貯砂池、水解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消毒間、污泥濃縮池、污泥脫水間等區域的作業工人均有可能接觸到硫化氫以及少量的氨類物質。處理的污水有一部分是生活污水,其中可能存在病原體。在污水、污泥處理的生產過程中,可能接觸到病原體。